首页 新闻 国内 聚焦教育 关注 热点 要闻 民生 国际

您的位置:首页>教育 >

地质宫的灯火永不熄灭

来源:网络    发布时间:2022-05-06 22:56:00  阅读量:7354   
地质宫的灯火永不熄灭

今年是我国著名战略科学家黄大年逝世的第五个年头。人走了,精神永存,地质宫的灯永远不灭。

自3月以来,吉林省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。在抗击科研的第一线,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,黄大年精神仍然是激励人们胸怀大志、无私奉献、冲锋在前的力量源泉...

传授和继承

“组织研究生小组会议,指导毕业生论文,大三学生在线上专业课,大二学生指导创新竞赛,作为班主任关注大一学生的日常动态和心理状态...这是黄大年生前的助手、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技学院教授于平的教学日程表。

“每周一或周五,白天上课,晚上分组讨论;周二班会;周四给研究生上课;周六研究生答疑改论文。项目学生周总结和教师月总结不断推进……”这是黄大年回国后的“大弟子”、地勘院教授马国庆的日程表。

疫情期间,黄大年生前工作过的吉林大学地质宫的灯光依旧。

于平项目组正在申请新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。白天忙着教学,深夜趴在桌子上写项目书,直到两三点。她说,和黄小姐共事这么久,大家早就习惯了这种工作节奏。

马国庆说,黄先生留下的科研项目一直在不断推进。曾经黄先生带领的团队,现在已经细分到很多方向。大家分兵,各司其职,协同攻关。最擅长基础理论分析的马国庆也组建了一个团队,为其他研究团队提供理论支持。

在过去的五年里,黄大年领导的重大项目成果频出。“航空重力梯度仪研制项目”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验收,团队进一步延伸探索航空重力梯度仪数据的再现理论。重型无人机、露天井三维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也取得重大进展...

执行

据地勘院党委副书记杨力介绍,黄大年精神不仅体现在科研和教学中,而且在疫情期间得到了进一步的实践和延续。

刚入职不到一年的辅导员王宏宇承担起了为隔离点学生服务的任务。每天吃早饭被闹钟吵醒,解决完最后一个同学的需求,深夜才睡。如何保证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,是她每天思考的问题。

“我的高考作文是黄大年老师写的!”黄嘉慧为被黄大年曾经住过的大学录取而感到非常自豪。入学后,黄大年精神在她心中扎根,她在这场疫情中采取了实际行动。

发扬

如何定义黄大年团队?有的说是黄老师留下的队伍,有的说是地勘院全体师生,有的说都是“黄大年式教师队伍”。疫情期间,无论是哪个群体,都在努力发光发亮,照亮他人。

清明节前夕,地勘院15个党支部举行网上主题党日活动,回顾黄大年一生。师生们真挚的发言令人动容。有老师说:“学生在哪里,阵地在哪里?这就是黄老师想要的。”有同学说:“精神要体现在行动上。在黄老师事迹的感染下,疫情来了,我们也要奉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
在因疫情停课期间,每晚7点的“地质宫论坛”成为师生们最热烈的“云”交流时间。“黄大年式教师团队”负责人刘彩教授是第一位演讲者,迄今已举办了40多场讲座。在交流中,许多老师讲述黄大年的故事,分享他们对黄大年精神的理解,引导学生树立做大、精忠报国的人生目标。

有人说黄大年的精神已经变成了星星。一颗星星不足以驱散黑暗,但无数颗星星一定可以照亮夜空。

《中国教育报》,第三版,2022年5月6日

声明:本网转发此文章,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,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、消费建议。文章事实如有疑问,请与有关方核实,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,仅供读者参考。

关于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客服中心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地图

Copyright @2008- 中国经贸网 版权所有
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
营业执照公示信息